用极限词后发免责声明是在挑战法律
2022-01-04 08:43:50 来源:工人日报
据近日《北京青年报》报道,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和朋友圈的清洁剂、疏通剂广告里,有不少“一喷即净”“一滴即通”之类的极限词,但为了免除责任,商家同时发布了失效声明——“新广告法规定所有页面不得出现绝对化用词和功能性用语,本店支持新广告法,本店所有页面上的绝对化用词与功能性用词在此声明前全部失效,不作为赔付理由……”
在广告中使用极限词语的现象并不少见,有些商家还信誓旦旦作出“假一赔十”“效果不好不要钱”等承诺。如此,极易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冲动和欲望,“引流”效果非常明显。
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,不得欺骗、误导消费者。我国广告法对广告极限用语进行了明确的规定,诸如“一喷即净”等极限用词、“10分钟洗净”的功能性用词,都在法律禁止的范围内。同时,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,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,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,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,消除影响,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。可见,商家进行虚假宣传将面临多重法律风险。正因此,一些商家在虚假宣传“引流”之后,会跟进发一个免责声明,否定之前的做法和说法。
表面上看,这种做法挺“高明”,既达到了宣传、引流目的,又可以“规避”法律风险。但实际上,如此算计未必会奏效。既然进行了虚假宣传、使用了不允许使用的极限词,就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。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不是一纸声明就可以免除的。这种自话自说若被纵容,不仅是对公众智商的侮辱,更是对法治的挑衅。
这种知法犯法的做法与不懂法相比,性质或许更为恶劣。“知者”无畏,除了侥幸心理作祟之外,也与受到的惩戒不够有很大关系。因此,有关部门应严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对虚假宣传行为给予查处,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市场秩序。同时,消费者应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权,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只有让商家为自己耍小聪明的行为付出代价,才能防止劣币驱逐良币,促使更多商家真正懂得尊重消费者权益、恪守法律规定,进而实现一种良性循环。
标签: 是在,挑战,法律
相关阅读
精彩推荐
- 诺尔康人工耳蜗让听障儿童听见“未来”2022-03-04
- 民主不民主实践最有说服力,人民最有发言权2022-03-04
- “动态清零”做法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中国为2022-03-04
- 中国空间站今年将全面建成 首次实现6名航2022-03-04
- 履职一年间丨全国人大代表柴闪闪:给灵活就2022-03-04
- 神十三乘组4月将返回,今年再送6名航天员进2022-03-04
- 香港同心抗疫里的“凡人微光”,真美!2022-03-04
-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|追梦绿色,守护净2022-03-04
-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|北京冬奥会让冰雪2022-03-04
- 农业农村部:对农业科创企业支持贷款规模提2022-03-04
- 不下载APP不给看全文?工信部:立即整改!2022-03-04
- 持续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2022-03-04
- “建议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考级”引热议 2022-03-04
- 全国政协委员丁磊:建议加速钠离子电池等新2022-03-04
- 电脑忘记密码怎么办?教你一招,半分钟就能2022-03-04
- “大妈”排队买金场景难再现2022-03-04
- 不下载APP不给看全文?工信部:立即整改!2022-03-04
- 爱看评论 爱比价格 这代年轻人购物有个性2022-03-04
- “互联网一代”开启新节俭模式2022-03-04
- “全过程人民民主”“动态清零”……两会全2022-03-04
- 创意微视频|微光2022-03-04
- 数评两会:21亿剂!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2022-03-04
- 微视频 | 你听,被爱着的感觉,真好!2022-03-04
- 【代表委员话三农】宋丰强:聚焦黄河绿色发2022-03-04
-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恳谈会2022-03-04
-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,工龄如何计2022-03-04
- 工地发放工资卡“不符合要求”,只能去指定2022-03-04
- 骑车下班途中“自摔”受伤,难以认定为工伤2022-03-04
- 女性平等就业权相关法律有哪些?怎么规定的2022-03-04
- 数据统计:《艾尔登法环》在Steam上售出1002022-03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