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评论 > 正文

能工巧匠“脱胎换骨”的成长路

2023-04-30 08:16:04 来源:东方资讯

能工巧匠“脱胎换骨”的成长路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——记玉林市劳动模范沙显达

沙显达(左二)与技术人员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陶瓷器件压坯成功率。

4月28日,三环集团礼品厂的生产车间,该厂厂长、玉林市劳模沙显达正在制作陶瓷坯件,他有着一双厚实粗壮的手,手掌上结着硬硬的茧,充满着力量感;然而这双手又是灵活的,在其恰到好处的力量作用下,滑腻的陶土变出各种复杂的造型。从这双已在陶瓷行业磨炼20年的手掌上,记者感受到了千年瓷乡新一代陶瓷人奋发创新的劳动精神。

从生手变成能手

2003年,沙显达大专毕业,分配到三环集团东南公司,成为成形车间的一名压坯工。这时他的手还是一双“学生手”,光滑细腻。然而沉重的压坯工具,还有一次次全手工化的力量输出,让这双手很快就磨出了血泡。

每天下班,腰酸脚痛不说,更让他难受的是:同样付出劳动,但与其他同事比,他的压坯成功率低得可怜!然而,生性倔强的他,有一股不服输的劲,总在休息间隙观察其他老师傅干活,并向他们请教,甚至回到家,在吃饭、洗澡、睡觉前,脑海还一遍遍回放师傅压坯时的手法。

慢慢地,他的手与压坯工具的配合日渐协调,压坯成功率越来越高。“师傅说我的手形成专门做陶坯的肌肉群,懂得如何用力了。最开始,我干一小时活,就累得不行,到后来干一天活,也不觉得很累。”

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,他作为压坯一线员工,先后3次获得集团公司生产标兵、先进生产者等称号。

从工人变成专才

2005年,沙显达从一名工人成为管理40多名工人的班长。这时的他认为,要做一名优秀的压坯工,不但劳动技能过硬,还要自学器型设计、陶瓷材料配方等知识,否则很难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。这种学习的自觉性,很快让他的班组在一次接受硬骨头任务时发挥了作用。

当时三环集团接了一批象牙瓷订单,然而象牙瓷生产对于整个公司来说,是一个崭新的瓷种工艺,最大卡脖子问题就出在压坯。“成形率非常低,只有13%,这样的成功率,做出的产品,成本过高,让这个订单根本无法推进!”

他和几名骨干工人组成技术攻关小组,从制作工艺、材料配方、原料干度湿度等各方面不断调整,经过半个月研发,最终定型的生产技术方案把象牙瓷的压坯成功率提高到70%,得以顺利推进这个订单。

第一次带领技术攻关,让他初步掌握了如何在生产实践中研发新的陶瓷生产技术,创新的种子在其心中萌芽。

后来在其职业生涯中,他多次参与技术攻关。在他成为礼品厂厂长后,又进一步攻克了大型陶瓷器件压坯成功率低的问题。在日用陶瓷生产中,器件越大,难度越高,器件每加大一寸,难度就提高了一倍以上,而16寸、18寸大型器件,行业中压坯成功率在个位数以下。虽然这种大型器件定价较高,然而由于生产工艺难度大,很多厂不敢接这种单。

而在沙显达等技术人员努力下,大型陶瓷器件压坯成功率不断提高,现在16寸、18寸器件成功率已经分别提高到92%、83%,而这也让礼品厂订单不断。

从传统手工工人变智能车间管理者

沙显达在一条陶瓷生产线操作平台上,在显示屏输入生产参数,整条生产线就可以实现陶瓷自动化生产。

近年,三环集团大力推动日用陶瓷生产自动化、智能化转型,沙显达于2019年成为该公司自动化示范生产车间主任。从一名手工操作的压坯工,成长为智能车间的管理者,沙显达不断学习,不断挑战自己,不断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。

他和团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智能化生产线运转技术,并通过引进自动化设备,企业实现了从工业2.0到工业3.0的跨步,不到20人的车间,相当于原来400多人的产能。

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,日用陶瓷行业的生产技术发展也很快。“自动化、智能化是大势所趋,我们新一代陶瓷工人必须适应这种变化,这是我们陶瓷之乡保持竞争力最大利器。”

正是不断创新,不断进步的精神,让沙显达成为国内知识型劳动者的佼佼者,先后两次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,在全国陶瓷技能总决赛中获得好名次,获得了“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”“全国轻工行业技术能手”等荣誉。由于竞赛成绩出色,他还于2020年8月,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“全国行业职业技能赛轻工行业裁判员”资格,成为陶瓷行业技术操作的权威。

标签:

精彩推荐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 | 诚聘英才 | 广告招商 | 网站导航

 

Copyright @ 2008-2020  www.cguiw.com  All Rights Reserved

品质网 版权所有
 

联系我们:435 227 67@qq.com
 

未经品质网书面授权,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