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评论 > 正文

走,到山西朔州感受古建文化

2023-08-08 09:25:46 来源: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

光明日报记者 杨珏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陈奕彤

登上广武长城极目远眺,一览万里长城最初的模样;走近应县木塔凝神注视,一窥千年前匠心的绝妙;驻足崇福寺祈福,一寻悠长岁月里人们对美好不变的期盼……


(资料图片)

夏日,来到山西朔州,塞上的风裹挟着千百年的厚重历史扑面而来。巍巍洪涛山、悠悠桑干河见证了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。朔州,这座“雁门关外第一城”,在数百年纷飞的战火中守卫着边关,也守护着辽金文化源远流长。

千年一塔看应县。应县木塔,建于辽清宁二年(公元1056年),是中国现存最古老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。全塔上下共有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,为中国现存古建筑斗拱类型之最,有着“斗拱博物馆”的美誉。木塔历经千年而巍然屹立,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、世界木结构建筑史上的奇迹,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。

近年来,朔州市持续加大应县木塔保护力度,强化与国家、省级文物和科技部门对接,加强与高校科研团队研究合作,借助现代科技新手段、新工具提高文物保护能力,解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“应用题”。2020年,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应县成立木塔工作站,研究人员常驻应县进行木塔的研究、修缮、保护工作。

“都说‘百闻不如一见’,没想到今天不仅见到了木塔,还能将木塔‘带回家’呢!”在景区内的文创柜台前,来自北京的游客唐女士高兴地向记者展示着刚刚印好的明信片。只见柜台内的工作人员将一枚枚印章层层套印,双手翻飞间,褐色的塔身、红色的塔壁、青绿的树木跃然纸上,引来一声声赞叹。

别出心裁的文创产品让古老的木塔“活”了过来、“火”了起来。为了弥补游客无法登塔游览的遗憾,景区还引进了VR+3D影像技术,使游客可以“身临其境”畅览木塔构造之奇妙。

“千年木塔描绘民族融合卷,木塔千年笑迎万众宏图展。手抚木塔哟,就像拉着亲人的手腕腕……”悠扬的京剧戏歌《木塔情思》唱出了塔乡人民对木塔的深深依恋。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木塔静静矗立,如同一个不变的坐标,慰藉着一代代人的心灵。而今,一部部蕴含本土文化的戏剧作品、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再度聚拢起了木塔前的“烟火气”,向游客彰显着应县辽金文化、古建文化的独特魅力,也丰富着本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2022年,应县木塔景区成功创建山西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。

如果说古建筑本身就是文明的“活化石”,那么博物馆便是人们在当代为传承文化而立起的一座座“纪念碑”。

“在朔州,随手捧起一把泥土,都能找到辽金的痕迹。”马邑博物馆副馆长苗婧婧感慨地说道。朔州市朔城区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邑地区,它不仅是旧石器时代峙峪文化的重要发祥地,也是历代兵家必争的边关要塞,更是历史上多民族交流的通道和融合的中心。重要的历史地位,深厚的风土文化,精彩的人文故事,形成了多彩的马邑文化。

马邑博物馆位于朔州市朔城区崇福广场西侧,采用辽金时期建筑风格,与千年古刹崇福寺隔街相对、遥相呼应。馆中文物均在马邑出土、流传,共展出国家珍贵文物783件,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233件。西汉雁鱼灯、北魏曹天度千佛石塔塔刹、辽代白釉印花碟、金代石雕十六尊者坐像……行走在以殿划分的七个展厅间,仿佛走进了历史,拥抱着文化。

“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重要作用,切实做好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、挖掘和利用工作,不断提升办馆水平,在文物活化利用、运营管理等方面再下功夫,打造社会教育、对外宣传、文化交流重要窗口,将文化‘软实力’转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‘硬支撑’。”朔州市委书记姜四清说。

6月7日,朔州市召开挖掘研究朔州历史文化、全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座谈会。姜四清在会上表示,要深入挖掘朔州辽金文化的独特之处和鲜明特色,完整还原其演进发展脉络和历史路径,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在民族交融文化的活化利用上,要加强规划引领、文旅融合、文创开发、平台建设和科技支撑,让历史文物活起来,让悠久文化动起来。

目前,朔州市已形成市内常规游线路11条,边塞文化游等主题游线路60余条。通过融合文旅资源,规范提升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,推动“文旅+农业”“文旅+康养”“文旅+教育”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,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景区与线路,让游客在游览中体味历史、滋润身心。

《光明日报》(2023年08月07日 09版)

标签:

精彩推荐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免责声明 | 诚聘英才 | 广告招商 | 网站导航

 

Copyright @ 2008-2020  www.cguiw.com  All Rights Reserved

品质网 版权所有
 

联系我们:435 227 67@qq.com
 

未经品质网书面授权,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!